建筑渣土運輸車輛撒漏、帶泥上路是造成城市揚塵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以來,濱州市積極開展渣土運輸專項整治活動,引導渣土運輸車加裝密閉設備,有效減少了道路揚塵對大氣的污染。
濱州市現已有密閉達標渣土車輛126臺,安裝gps定位車輛56臺
7月31日,記者在位于山東濱州黃河十二路渤海十一路西南的市環衛處停車場看到,偌大的停車場內除了環衛清掃車外,還停放著十多輛渣土運輸車。與一般渣土運輸車不同的是,這十多輛渣土運輸車加裝了密閉設備和gps定位系統。通過現場演示,記者看到,加裝設備后,渣土運輸車可以通過機械自動將車廂密閉,可有效防止渣土漏撒。
“根據原建設部制定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處置建筑垃圾的單位,應當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獲得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后,方可處置。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運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置,防止污染環境。施工單位不得將建筑垃圾交給個人或者未經核準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的單位運輸。”市環衛處副主任劉鵬介紹,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建設施工方需經城市管理部門審核批準后方可對建筑垃圾進行處置。而運輸城市垃圾的車輛必須要有城管部門核發的運輸資質。按照相關規定,城市管理部門制定了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準入標準,明確了準入條件,實行統一審批,核發相關證件。
為有效防止運輸車輛撒漏造成的揚塵污染,市環衛處積極引導原有社會車輛加裝密閉設備和gps定位系統,截至目前,市城區核準的渣土運輸企業為1家,濱州市現已有密閉達標渣土車輛126臺,安裝gps定位車輛56臺。
今年以來,市城區共查處違規車輛40余臺;各縣區共查處違規車輛170余臺
按照防止揚塵污染的有關規定,建設施工工地需要對工地進行道路硬化,并配備車輛清洗設備。市環衛處督促施工工地按規范設置車輛自動沖洗設備,配備專人管理,確保車輛自動沖洗設備正常使用。督促施工方對工地出入口和場內施工道路進行硬化處理,并在渣土運輸施工時鋪設毛氈或草苫子防止車輪帶泥上路。今年以來,市城區共有40家施工工地進行了出入口硬化,21家工地設置了車輛沖洗設備。
為加強聯動配合,由市綜治委牽頭,聯合城管、交警、住建等部門開展了土方和建筑裝卸市場百日會戰集中行動,對土方運輸車輛進行全面治理,今年以來,市城區共查處違規車輛40余臺。各縣區也根據實際,分頭開展了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共查處違規車輛170余臺。
城管執法、公安交警、住建、交通等部門要建立長效聯動配合機制
“規范建筑渣土運輸市場僅靠我們城管部門一家是不夠的。城管部門只能對施工方是否具有車輛清洗設備、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是否有資質進行檢查。對于許多建筑渣土運輸車輛超速超載、無牌無證則無權查處。”劉鵬告訴記者,相比較規范的建筑渣土運輸車,那些無牌無證的車輛運輸成本更低,還容易逃過監控,造成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輛新的建筑渣土運輸卡車價格在40萬元左右,加裝一套自動密閉系統一般需要2萬多元,“那些不規范的運輸車輛往往是些老舊車輛和報廢車輛,加之不容易被追罰,這樣反而會擠壓規范車輛的生存空間。”
劉鵬呼吁,要嚴把建筑渣土運輸企業審批程序,以規范車輛為典型,引導社會運輸企業積極申報,規范經營,改變我市審核許可的專業建筑渣土運輸公司少、符合標準的渣土運輸車輛數量較少的現狀。針對有的建筑渣土運輸車輛無牌無證,未密閉改造,無gps定位裝置,夜間超速、超載、帶泥上路,不按規定路線行駛等問題,城管執法、公安交警、住建、交通等部門要加大配合,建立長期有效的部門聯動、共同執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