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國通校車智能化運營管理調度指揮系統平臺,正是本著加強對校車的總量控制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現代化高科技和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校車安全、有序、高效的科學管理,從而促進校車運營行業在高起點上釋放校車的最大運營產能,全面提高校車的運營收益水平而精心構思設計的。
———仰寶真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厲以寧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曾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他指出“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比總量問題更為重要”。厲以寧表示:“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這是今后(發展)階段著重研究的問題。在經濟學里面,總量重要,但結構更重要”;“結構調整首先要取消所有制歧視,不能某個行業只允許某些企業進入,這樣不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精神,一定要公平競爭,讓大家感覺到經濟前程有責任、能參與,才會注重提高企業品牌、產品質量和自主創新。這很重要。”
2012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全國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加強校車安全管理,確保孩子們的人身安全”。隨后,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2012年要占到gdp4%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中,會有校車專項資金。自此,校車產業發展方興未艾。那么,如何保障校車產業健康發展,校車運營效能得到充分發揮呢?就此,中安國通教育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仰寶真接受了筆者的專訪。
“中安國通校車智能化運營管理調度指揮系統平臺,正是本著加強對校車總量控制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現代化高科技和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校車安全、有序、高效的科學管理,從而促進校車運營行業在高起點上釋放校車的最大運營產能,全面提高校車的運營收益水平而精心構思設計的。”仰寶真介紹說。
堅持走總量適當、結構合理的和諧發展道路
中國校車產業的發展只不過才有兩三年的時間,但就其總量發展空間而言當屬世界之最。“回顧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各行各業獲得的發展和取得的偉大成就令世人矚目,但付出的代價也同樣更令世人矚目。”仰寶真說,校車產業應該說是新世紀中國市場經濟環境下形成的新興行業和產業。我們不能走老路,不能一味地追求總量發展,而忽略結構建設。絕不能5年以后,再回過頭來進行結構調整,要堅持走總量適當、結構合理的和諧發展道路。
據國家20部委校車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有近1.6億,幼兒園在園學前兒童有0.27億,兩項合計有1.8億之眾。其中,有校車需求的占近50%,有9000萬之眾。解決如此龐大的生源接送要動用至少110萬輛校車。平均單車日接送學生數量83.33人。依此計算,平均每輛校車按30萬元計算,110萬輛校車國家和地方財政至少要拿出3300個億;由此產生的校車運營費用平均每年至少還要再拿出近3000個億。
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縣級政府2862個。根據國務院《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對本地區校車安全運營負總責”;以及三到五年為限完成過渡期,全國實現校車的有序安全運營;按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分擔的方式解決校車資金和運營費用來源等總體要求;按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各承擔50%計算;每個縣政府平均一次性財政支出1.13億元;全國與校車產業相關從業人員將達到300萬人以上,且每年還要承擔由于校車運營產生的源源不斷的運營費用的投入。
“如此規模資產與產業大軍日常的經費開支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管理是個大問題。”仰寶真提出,如果平均車載人數提高一倍,壓在國家和地方政府身上的擔子就會輕許多。一次性投資總量就會降到1600億元;日常運營成本至少降低1/3以上;如果按5年一個周期計算,5年間可為國家和地方節省財政支出6600億元。
校車夢的實現,創新是主角
“未來取決于創造發展新優勢”。還是厲以寧的話:“中國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鼓勵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資本市場的最大好處是新技術能夠很快轉化為生產力,我們要營造適合高科技發展的制度環境”、“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在于民間蘊藏著極大的積極性,前30年的改革軌跡證明了這一點”。
校車產業的發展也是同樣,民間投資沒有活力,缺乏積極性的根源在于校車運營虧損。仰寶真指出,以一輛校車只運送85個孩子,怎么算都是虧損。如果通過提高運營效率實現單車日運送160個孩子,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能實現嗎?答案是肯定的。
1.實現校車夢想,關鍵在于運營體制的轉變
要實現單車承載85人向160人的飛躍,應該說并不難;難就難在限定時間內一個車跑不過來;如果讓一個車能跑過來就必須借助“合力”效應。要打通微循環與支動脈、支動脈與主動脈的瓶頸。這就需要全身的各個環節的功能系統都充分做功,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把整體利益分享給各個環節,而不是強制局部利益去服從于整體利益,就會得到解決。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取消校車客源的排他性。把專用校車轉變為公用校車;一字之差,就會“春光無限”。“專與公”的轉變瓶頸就在于所有權與經營權不能分離,而導致不能分離的根源,又在于所有權與法律責任關系捆綁的束縛。“專與公”的轉變第一步就是法律責任與權屬關系的分離,才能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相對獨立。經營權的獨立是釋放校車生產力的先決條件。
2.實現校車運能翻番的關鍵在于統一指揮
目前,校車資源的管理基本集中在以學校、幼兒園為單元的單位手中。由于受權屬問題、費用問題、責任問題、區域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校際之間、園際之間的信息資源不能被共享,孤島現象極為嚴重。信息管理的缺失又導致了稀缺的校車資源更是無法共享。進而出現了由于財力有限校車運能不足,經常出現超載現象,產生了極大的安全隱患;而有的用車單位由于客源不足,導致了對道路交通及運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有甚者,有了校車不能開,原因是沒有經費來源。
上述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問題集中在運營體制層面。
1)信息共享平臺缺失。直接導致校車無序運營,同樣一條線路各家校車競相上路,各有所屬,各有所載。沒有真正發揮出校車的最大效能;2)權屬資產不能流動。由于校車的產權歸屬學校或運營單位,校車客源的排他性先天做胎,嚴重破壞了校車運能共享的原則;3)責任主體無法分離。由于產權與法律責任關系的捆綁,單一校車單元只能針對特定的客源群體提供服務,單一的選項直接導致了運能分配的不均衡;4)費用成本無法全面分攤。目前,校車運營主體的運營費用只能在特定的乘客群體中攤銷,非簽約學生不能上車,直接導致了校車的高額運營成本;5)線路規劃無所適從。由于信息的孤島效應和校車客源的排他性,直接導致了校車單位各自為政,本位利益與整體利益全面沖突,加劇了校車與校車之間,校車與社會車輛之間爭搶路權的競爭,由此引發安全隱患。
上述現象的出現,其根源在于校車統一指揮平臺的缺失。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校車運營管理調度指揮系統,是整合和聚集校車資源發揮最大效能的關鍵所在。
3.走出校車收益困境的關鍵在于創新運營和贏利模式
目前,校車贏利全部依靠客運收入來實現,而現有的校車受客源排他性的影響,無法在運能方面突破責任的制約,大大降低了校車自身的贏利能力;這是導致校車運營利潤空間狹窄,陷入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創新校車的贏利模式,開發校車主、輔雙收益通道,是校車運營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自主發展的根本出路。
1)突破本位利益,共享校車資源。通過提高運營效率實現客運量的翻番,是降低運營成本,增加運營收益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而且立竿見影,收益即現。實現這一目標,客觀要求校車資源必須共享,只有共享資源才能充分解放生產力,才能調劑校車運能發揮出最大產能。
2)統一指揮,有序運營是確保校車運能最大化的關鍵。校車的客源分布、流量、流向在相對的周期內是固定的,這使校車運營產能最大化的線路設計變得相對簡單。人、車、路三要素匯總,結合位移信息數據條件,通過計算機校車lbs云網系統的關鍵詞檢索和排列,完全可以給出不同車輛、不同區域、不同線路的最大產能的運行圖集,車按圖走、人按圖行再加上指揮系統的實時跟蹤和調度指揮,實現產能最大化是完全可能的。
3)全方位開發校車收益資源,增強校車贏利能力。中安國通校車智能化運營系統為校車運營相關產業的開發和有效利用開放了多個選項。由于校車贏利的空間十分有限,故本系統在設計時增加了充足的增值商業服務配套系統模塊,使單一產業擴增到多元化產業聯動開發,最大限度地增強了以校車為主體的產業創收能力。
通過增值產業的開發,會大大增加全國校車運營行業的贏利能力,對促進校車運營實現收支平衡與各級政府的扶持政策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各界投資校車運營產業的積極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民間資本的大量涌入,自然會取代國家和地方財政投資主體的地位。進而緩解和減輕了國家和地方兩級財政的經濟運行壓力。
打造綠色智能化運營管理體系
截至2012年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2.3億輛,并正以每年近8%的速度遞增。110萬輛校車的投放和排放的增加,無疑給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中國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隨著環境問題的不斷升級,釋放運能資源,改善交通環境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首先要解決的重癥所在。”仰寶真提出。
1.智慧校車運營體系
校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在于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科學管理體系和過硬的技術支撐平臺進行合理高效的線路規劃和調度指揮。集現代信息高科技的校車lbs云網智能化運營管理平臺,是中安國通教育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著名專家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建立的高科技信息智能化平臺;是企業自主專利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集衛星通訊、移動通信、大數據處理、lbs云網多極運算、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等現代高科技信息技術于一體。
平臺構想于2012年10月提出,到目前的一期工程建設,經歷了構思、規劃、論證、設計、優化、實施六個階段。平臺建設共分六個大系統板塊:1)校車運行圖集lbs大數據多極運算搜象平臺;2)全國校車云網運營管理平臺;3)全國校車運行監控調度指揮平臺;4)學生位移衛星信息數據采集監控平臺;5)全國校車車網傳媒信息數據平臺;6)全網緊急救助呼叫中心平臺。平臺建設得到了北京郵電大學、國家互聯互通工程重點實驗室、美國耶魯大學多核計算重點實驗室等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及資深專家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
2.平臺運行的目的與意義
校車智能平臺系統可通過校車運行圖集統計數據準確測算出區域學生乘車總人數、校車需求總量、校車購置總成本、運營總成本、區域校車運營收益水平和盈虧率。為區域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校車產業扶持政策提供科學翔實的決策依據和數據系統支持。由于采用智能化平臺系統的線路優化設計,大幅度壓縮了校車購置總量,提高了單車運營收益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經濟運行壓力。
由于多數學生選擇校車集中出行,大幅降低了接送學生的私家車出行數量(降幅率約1∶45,即一輛校車出行,即可減少45輛私家車出行),最大限度地緩解交通擁堵,充分釋放了道路資源;大規模降低了區域車輛尾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城鄉道路通行能力;由于通行能力的優化,區域總體交通環境將得以有效改善。
相關鏈接:
中安國通教育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提出的校車安全事業發展的重要指示,肩負社會責任,堅持平臺共享、資源共享、管理共享、信息共享、品牌共享的經營理念,采取資本輸出、技術輸出、管理輸出、人才輸出、服務輸出、品牌輸出的經營模式,通過技術合作、產業合作、行業聯合等途徑和方式,凝聚社會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打造“全國校車智慧云網平臺網絡體系”。支持校車運營實體單位全面激活區域校車運營市場,不斷提高校車的運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和盈利能力。